隔一段时间总会积累一些愤怒

如果平时没什么机会发泄愤怒的话,那只能日积月累下来,最后通过一些什么方式,要么爆发,要么漏气……

日常生活中甚至有一些都没有意识到的生气,直到某个夜深人静,或者似曾相识的场景,才突然意识到——啊,原来我对这件事/这个行为/这句话有这样的感受!

如果“我”在意识到自己生气后马上展露出来,会不会被人认为不好相处,或者太过严肃、上纲上线,或者脾气暴躁呢?不免会有这样担心的“我”,总会忍耐一下愤怒,看看是否有必要告知对方自己正在生气。

最近看了《厌女》这本书,正如作者上野千鹤子教授所说的那样,这的确不是一本读起来令人感到很舒服的书,相反,这是一本读下来不断积累气愤的书。一方面,对于周遭的事情有了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无奈地意识到有些事情就是事实,再怎么美化事实就摆在那里。“厌女症”,因为整个社会都已经弥漫着这种氛围了,所以可以说几乎无人没有吸入这种“毒气”了,包括我自己。我意识到自己的“厌女症”,也希望在自己所意识到的范围内尽可能不要把这种症状传染给别人。但我却很难阻止别人传递这种症状,当有人又浑身散发着这种病症时,我感到无力。

我能做什么呢?当甲说女性可以吃得差一些,但穿着一定要得体;当乙说某个美女一定要来一套给力的晚装镇住来场的男人;当丙无意识地说出女生多的地方是非就多;当丁认为漂亮是女性吸引男性最大的优势;当戊认为兄弟姐妹如手足,老婆就是件衣服,想脱就脱;当己认为女生结婚不要彩礼是作践自己;当庚认为老公应当比老婆收入高;当辛说出即使男生衣服的口袋那么大,还总是要问女生要纸巾……我要指出来,然后被认为是个“上纲上线”的人吗?

无论日本天皇家族、公司、家庭、妓女……厌女症几乎无处不在。日本是个如此“传统”的社会,但仍然有像上野千鹤子这样的学者专业地从事女性研究。很希望有一天,能读到一本中国版的《厌女症》,它一点不会比日本的这本内容少,应该会更丰富、多元,也更鲜血淋淋。

今天,英国诞生了第三位女性首相。我们离那一天会有多远呢?看了看我们律所管委会成员的性别,仿佛知道了答案……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