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聊聊今年看的书吧。
现在的房间虽然很小,但最满意的一点就是刚好能塞进床头的书架,满满当当地塞了好多这几年买的书(虽然有一些还没拆封)。
年初听一诺的课程,她讲到知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关于探索世界的、应用类技能的、关于了解自我的。深以为然。书也是,而且几乎可以算是成本最小的去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
所以我今年看书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去划分这本书属于以上哪一种。我知道有些国家的人一年平均可以看40多本书,也遇见了一年可以看100本以上的书的大神(respect),和他们相比,我看的不算多,但这些书又真的帮助我拓宽了自己的认知,无论是对世界的,还是对自我的。
关于了解自己的: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英】罗伯特·戴博德
《抱住棒棒的自己》徐慢慢心理话
这两本都是年初比较火的心理学读物,很容易看,有戳到我的部分,是可以反复看的。可以和下面提到的《原生家庭》一起食用。另,徐慢慢心理话这个公众号很不错。
《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王潇
《力量从哪里来》李一诺
前者作者是王潇,后者是李一诺。偏向个人传记类,都是当代女性的传记。两本书中更推荐后者。今年加入了一诺的诺言社区(但没有好好利用><)。一定程度上一诺是可以作为一个女生的当代role model的。
波伏娃说: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不论在成年还是小时候,他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通常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一诺就在书里告诉女性如何奋发向上,踏上那条极为艰苦又最为可靠的道路,同时她也不会矫枉过正,用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托起千千万万的喜爱她的人们。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美】苏珊·福沃德
这本书强推。至少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哭了不止一遍的。这里的“哭”是积极意义的哭,是可以放声哭出来的哭。就我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大多数的中国家庭都或多或少存在有毒关系的。虽然这本书是美国心理学家写的,一开始看的时候我还担心会水土不服,但发现人类的困境大抵还是相通的。里面的案例和方法都可以运用在国内的情形,即使不是直接用,也可以参照它的思路去做一些灵活的调整。如果你觉得自己困在一段令人苦恼的亲子关系中,不妨打开这本书看看。我深信,一个人真正的人生和幸福始于不再对父母有所期待、不再在精神上仰仗他们,因为那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
关于理解世界的: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
今年荒谬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所以亟需一些东西帮我理解周遭环境。这本书描述了1949年至2010年间中国发生的经济、社会及政治方面的变化。它对于我理解现今社会有不错的帮助,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为什么人们这么想、这么做?在大神的推荐下开始看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这本书的视角则横跨两千多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变革,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这本书也引用了科斯的《变革中国》,并且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变革中国》提供了一个西方国家如何看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变革的相对友好的外部视角,而《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则提供了一个通过研究历史来理解当今中国的内部视角。后者还在阅读中,两本书结合起来看会挺有意思的。另外因为《变革中国》及一些其他原因,还买了一些哈耶克的书,比如《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还没看,看了再来分享。
《厌女》上野千鹤子
这本书对我也有很大的影响,它让我对女性主义有了更丰富的认知。它也让我知道“厌女”如同病毒一样在这个社会中无处不在,只是或多或少罢了。对我自己的启示是,我知道自己身上也有这种病毒,我意识到了,所以我希望不要再把利剑刺向自己和其他人。上野千鹤子在另一本书里说过:
“女性主义绝不是弱者试图变成强者的思想。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
当一个弱者愤怒的时候,ta更容易将气撒在另一个弱者身上,而不是直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强者。我希望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尽量不要做这样的事情。
小说及其他:
《月亮与六便士》【英】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
如果哪一天我也“出逃”了,希望不是因为这本书(笑)。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巴西】保罗·科埃略
重温,能给予人力量一本寓言。
《罗杰奇案》【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婆的本格推理小说,还需要什么其他推荐理由呢?
《守山》肖林、王蕾
在都市里感受一下野保的故事,有人守在大山几十年,为了自己的家园和家园里的生灵。还有什么理由在都市里浮躁呢?
还有好多好多想看但没来得及看的书,或者看了一半没看完的书。好书长相伴,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