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
今天就是“花火Initiative”的第七天了,我完成了这个小小的坚持,我希望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再来一个七天。
今天加入了一个民法读书群,正好2月开始读的书是梁慧星先生的《民法总论》(就是我现在在看的),但读书群的要求不低,我的想法是,根据自己的节奏来读书,尽量不要被外界的要求束缚了原本那颗想要求知的心。今天《民法总论》的阅读要暂停一天了,确实有点累,不想透支身体。而且想把读书笔记和“花火”分开,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小项目。
想做的事越来越多,发现需要做一些减法,今晚的心理练习以及昨天Lily带着我们去看到自己对生活的vision,我慢慢感受到我心底最渴望的画面和想做的事。当画面越来越清晰,我也会越来越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我心里开始有一个决定了,打算这周或下周付诸行动。不管我最终有没有真正做出那个动作,我都会把行动过程分享出来。但在没有行动之前,暂且保密。
——2023.1.9
天大的秘密
今天很晚了,主要是因为尝试用更高的要求做《民法总论》的读书笔记,花了很长时间(看书2小时+笔记1.5个小时)。读书笔记我会分享在另外地方(大概率是我的公众号),和“花火”分开。
今天想分享一个“天大的秘密”,是我突然意识到的,那就是——改变自己的行为,甚至性格,其实没那么难。我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捉bug”。“bug”象征我们内心确信的信念中不那么“正确”的部分。所谓“正确”,就是当我们理性思考时,发现是不妥当的。比如我曾有一个信念是:父母把我含辛茹苦地养大,所以我要满足他们的期待。而当我理性思考时会发现,一个成年人其实需要完成和父母的分离,而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意识到人生的首要目标是要满足自己的期待,而不是盲目地满足他人的期待。当我意识到我的信念bug时,要改变它就很容易了,告诉自己更妥当的想法应该是什么,有意识地重复,慢慢地,新的信念就会植入我们的意识,从而指导我们进行新的行为。
这个过程有点像是程序员找出程序bug后修复bug,从而让程序正确运行的过程。而我认为,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找出bug”。很多时候,如果不是有意识地不断询问自己,我们无法发现那个深藏在我们意识深处的信念,而往往只会关注到一些行为表象。
比如我发现当父母跟我说他们对我的期待时,我嘴上答应着,但心里并不开心。首先我们需要觉察到这个现象,在发现这个现象后需要去问自己:为什么我感到不开心?
答:因为我其实并不想像父母期待地那样生活。
问:那为什么你还会答应他们呢?(当然也可以问:那你想如何生活呢?——不过这可能就会将探寻内心的信念引向另一个方向,看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探求自己理想生活所需要具备的要素,还是想处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答:因为我觉得我似乎有义务满足他们的期待。
问:义务来源是什么?
答:父母把我含辛茹苦地养大,作为报答,我要满足他们的期待。——这就是根植在我内心的核心信念。但这个信念妥当吗?
不妨再问自己几个问题:你的意思是,你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交换关系吗?
答:并不是这样的。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有自己的人生。
问:那你应该要满足他们的期待吗?
答:不,我应该首先要满足自己的期待,这才是对自己最负责的生活方式。如果有余力,我可以选择满足他们的期待,但我有选择的自由。
不断地询问自己,就会发现更为妥当的信念应该是什么,从而将这个新的信念去替换原来那个不太妥当的信念。当然,通过阅读一些相关方面的书籍或文章,或与合适的人进行沟通,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那个bug,并找到“正确的程序语言”。
通过上面说的这种方式,能够帮我改善一些内心拧巴、言行不一致的情况,以及处理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困境,甚至可以帮助我从社恐状态切换到社牛状态(好吧,只是必要时,老这么切换,系统也会坏掉吧)。
这个方法是我在阅读了苏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及做上一期花火提到的心理练习的过程中慢慢体悟到的。我认为在我们追求理想生活的道路上时它简直就是“无敌”道具般的存在。
好了,这个“天大的秘密”我只分享给你,愿我们都能早日过上理想中的日子!
——2023.1.10
令人震惊
今天广州天河街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一位年轻男子故意冲撞行人,造成5死13伤。如果我是一位基督教徒,我将会为这些逝去和受伤的人们祷告。即使不是基督教徒,我也将在路过天河街时为逝者表达一下哀思(这条路离我现在住的地方不远,走路就10分钟,周末经常去那边吃饭)。春节将至,是怎样的恶意会让人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事情。
疫情后的最近几年,特别是2022年以来,明显感觉到了社会的tension。私人间的、抑或是公权力机关与私人间的冲突不断。人们越是感到紧张,越是需要一个情绪的发泄口,然而很多网路上的通道都被堵死。越是这种时候,越是需要我们拥有更强大的内心。在保持对外界敏感度的同时,关注自己的内心情绪起伏,并适当地引导自己、疏解自己。
最近看到一个词叫政治性emo,我很理解,特别是四月的上海和11月的广州,都让我有一种特别的情绪起伏。在看上海魔都新闻的某天早上,我实在是受不了了,于是做了一个冥想,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引导自己、询问自己,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产生这种情绪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分别是什么、背后的诉求是什么、我可以如何做。没错,最后要落回到“我”身上,这样才能减轻一种无力感,也才能更好的切割“我”与新闻事件之间的关联。那次冥想之后,我有意识地减少对这类新闻的关注或过多代入自己,以避免造成太多的情绪内耗。
11月的广州,我身处其中。当时加入了一个志愿者组织,由于工作原因,并没有做出太多贡献,但那个月,这个志愿者组织却是我实实在在的能量来源。当外界负面新闻和情绪满天飞,却能在这个志愿者组织里感受到难得的冷静、克制和温情。11月的广州之后迎来了开放,然后我很快就陷入了“阳性”之中(朋友中第一批阳的)。很难想象两个礼拜之前还在为可能的封城做准备的人们已经完全被病毒包围了。政策变化之快也是令人咋舌。
过去一年,每个人都不容易,我的痘痘也是随着我的心情反反复复。我们愿意相信2023会更好,但也请把渡过(没错,“渡劫”的“渡”)2022的我们和那些时光及心情珍藏,它们也会成为我们的力量(2023也许不会更好,但我们一定变得更有力量了)。
——2023.1.11
沙粒也会成珍珠
Once the storm is over, you won’t remember how you made it through, how you managed to survive. You won’t even be sure, whether the storm is really over. But one thing is certain. When you come out of the storm, you won’t be the same person who walked in.
暴风雨过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坚持下来,又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是否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你了。
——《海边的卡夫卡》村上春树
继昨天的话题
今天是村上春树的生日。在友邻优课单向历日读中听到了上面的这句话,瞬间击中了我。昨天我在“花火”中想表达的意思不就是这个吗?
再分享两段话(同样来自今天的友邻单向历日读):
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也是完全消极的吗?
凡苦难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质。不过,在多数情况下,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丧失了某种重要的价值,同时人生中毕竟还存在着别的一些价值,它们鼓舞着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难。譬如说,一个失恋者即使已经对爱情完全失望,他仍然会为了事业或为了爱他的亲人活下去。
……
人生固有悲剧的一面,对之视而不见未免肤浅。当然,我们要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红尘。我相信,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直面苦难》周国平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名人传》罗曼·罗兰
——2023.1.12
一点复盘
今晚做正念练习的时候发觉自己有点生气,一开始是气音频里的老师引导得太快,跟不上,后来脑海中闪现过白天的一些画面,发现我可能是在气其他一些东西。我用ORID复盘一下。
O:中午和一些同事一起吃午饭。我们之间有一些不深不浅的交流。同事有问我之后的打算,我比较真诚地回答了,自己其实也想知道他们之后的打算,但出于“礼貌”(?),我没有问。
R:我感觉不太愉快。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不去询问自己明明很好奇的问题。我也不太喜欢这种比较浮于表面的不知道算不算朋友的关系。不知道彼此之间是否真的能够敞开心扉。很像是中学时期同学间的关系。彼此又像是朋友又像是在打探消息,不够真诚。我也比较害怕这种关系。有时候也会有一种被孤立或者孤独的感觉。
I:大概是源于小时候被“朋友”坑以及“孤立”的经历吧。从小得到的爱也不算太亲密的,所以有时候会得到评价“感觉比较疏离,不太容易接近”。
D:过去的已无法改变,我希望自己未来在面对类似的关系和情景时能更加从容、波澜不惊一些,不会觉得手足无措和受伤/愤怒/孤独,但即使感受到了也没有关系,我接纳那样的自己。我也接纳今天的自己。
——2023.1.13
充电
今天是和头马er相处的一天。对于下午目标制定的会议复盘,由于内容比较多我另开一个文档记录。晚上和头马er的聚会让我觉得很温暖,虽然很多社交活动会让我感到放电,但这次聚会回想起来更像是一个充电过程。有伙伴看了我上周的“花火”,讲述了她和父母分离的经历;有伙伴和我聊如何去做演讲,以及俱乐部运营;有伙伴和我聊粤语……很多有趣的话题,并不会让我觉得很消耗能量。写的时候发现前一天中午与同事的午饭就算是一场比较耗能量的社交,这应该和聊天状态(双方是否打开、是否真正从心底尊重对方)、聊天内容(双方是否都感兴趣)等有关。
——2023.1.14
禅定时刻
闭上眼睛,耳边荡漾着静心的音乐,和自己做一个对话……
1.回顾:本周发生了什么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有怎样的启发?
本周的工作心态一直被一个念头所困扰,所以没有能够非常投入进去。即使这个念头很重要,但在面对没有是非、价值判断的工作时,还是应该以一种空杯心态去对待。如果总被一个念头所困,很难发生心流状态。所以下周(年前最后一周)我想以一种空杯心态对面对工作,无论之后会发生什么……
2.觉察:自己有什么变化?或者对自己有更深的认识吗?
对机械、没有太多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工作任务比较消极懈怠,这也印证了之前对自己的认识:喜欢有一定创造性和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工作。如果单论执行力,我的执行力并不出众,但如果是有强motivation的事,我的执行力也可以很强。in other words, 我想做的事,我的执行力可以很强。我不想做或不理解的事,执行力就一般般。
喜欢和一群有趣、包容的人在一起。我希望未来能够创造出这样一种场域:一群温暖有爱、相互支持和促进彼此成长的人携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喜欢与人合作,多于一人单打独斗(可以单独做事,但需要与人有不机械的互动和沟通;或者单独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3.聚焦:下一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准备考核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