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于启齿”的“情史”

我对爱情的启蒙应该始于小学五年级时看的第一本言情小说。记得小说的名字叫《爱幽蓝》。那时班里很流行看言情小说,虽然我看的不算多。然后那时我对班里的一个男生有朦胧的好感。但我表达好感的方式有些傻,塞骂他的贴纸、或者动不动就对他生气。坊间流传那男生也喜欢我,这大概是我唯一一次离“相恋”最近的时刻。

中学时已经不太看言情小说了。但青春期的荷尔蒙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喜欢过同桌的男生,有一个一直都没有告诉,另一个因为我表了白而多少使我们之间的纯友谊变得有些尴尬。还经历过如火中烧的嫉妒,因为他和另一个女生之间的暧昧。

高中因为寝室里玩的“表白游戏”而“被喜欢”了一个男生。虽然我也不太清楚我到底是真喜欢他还是只是因为那个表白游戏。后来他和一个室友在一起,撞见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的内心还有那男生的脸上都充满着尴尬。毕业后他们中一个去了西半球,一个仍留在东半球,后来怎样了我也不清楚。

然后就到了大学。大学里我终于能把持住自己的感情,不轻易喜欢上一个人了。对于某些心动的时刻,我终究还是理性地克制住自己,和那些我有过好感的男生仍然保持着比较亲近的朋友关系。甚至因为直诉衷肠而使我和一个朋友成为了更好的朋友。我开始对表白这件事不那么害羞,只是觉得就是正常且真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但同时,我对表白这件事也更为谨慎。

大学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偶尔还会聊天。终究我们是好朋友。这是荷尔蒙也改变不了的缘分。

因为一直单身,所以仍然拥有随时心动的自由。但我也明白,心动不等于爱情,也不等于我们就可以相恋。

所以,即使我对爱情的认知早从小五就开始了,但到现在都没有真正体验过相恋的感觉。换句话说,我一直都只有单恋。但即使是单恋,我觉得也是成长经历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可以算是“情史”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我都有冲动想要谈一场恋爱,但我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自己都没能这样做。可能是因为我更享受个人的自由,也可能是因为还没遇上那个人。

我对爱情的期待大概可以用一幅画面来表示:一对老夫妇挨着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报,或者互相搀扶着过马路。或者也可以用舒婷的《致橡树》中的诗句来表达: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我偶尔陷入孤寂和怀疑,是否会有一个认同我的爱情观的人出现,并和我走到一起。

如果我是天上的星星,我愿意相信,即使我们相距一亿光年,可还是能感应到彼此,希望能够相遇相知,甚至相守。或许能成为双星系统;又或许只是孑然一身。我对于那颗星不强求,毕竟我是一颗特立独行的星,也愿在浩瀚宇宙中保持自由和纯真。

搁笔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