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的意义——《我家买了动物园》观后感

你更喜欢看悲剧还是喜剧?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跟对人性的基本认知有关联。但至少于我,是有关联的。

总体来说,相比悲剧,我更喜欢看喜剧。正如,我虽然时有摇摆,但还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不知道那些更喜欢悲剧的人是否对人性抱有一种悲观态度。或许他们确是有一双更深邃、更犀利的双眼,能够看透彻一些事情的本质,毕竟喜欢看悲剧的理由之一常常是因为它们更发人深省。

但是看喜剧时会心的笑、感受到的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希望不禁传达给我一种潜意识:记住这种快乐的感觉,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只要坚持这一份快乐和希望的感觉,人生一定不会太差。

毕竟,如歌里所唱,“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而喜剧除了能带给我们快乐和笑声以外,还具有一个实用功能,就是艰难中带给我们希望,让我们坚持下去。我爱的就是它传达出的这份精神支持。

我把小学四年级以前看作是我的童年。对童年的感觉是艰难但快乐的。那种艰难可能主要来自于学习。不单指学校里的学习,而是任何事物的学习过程。我是个生性慢的人,好像学啥都慢。幼儿园的时候,爸爸教我围棋。学习围棋时的那种压力感让我觉得学习过程很艰难。但同时它带给我的成就感又会使我快乐。小学里做的数学思维训练也是这样。解题过程既艰难又快乐。那时的自己快乐,看喜剧后就会更快乐。

后来长大些,快乐少了,烦恼多了。认识到自己身上越来越多的问题,经历了一个说十分痛苦也不为过的自我审视期。同时渐渐看到且不得不面对这个世界更多的黑暗面。那时,看悲剧只能加深我对这个世界的绝望感,而喜剧,在黑暗中给我一丝光明,让我对这个世界仍然怀抱一些来自初心的希望。

成人后,终于挣脱牢笼般的生活,有了更多(虽然也没有很多)能靠自由意志做决定的空间,世界又开始光明起来,但此时我对世界的认知已经很复杂了。它的多面性使人们糊涂。没有人能完全了解这个世界,所以我选择看到这个世界光明面更多一些。但我仍然会看到一些真实且令人心痛的故事。有时会沉浸在一种沉重心情中好几天,但我还是安然接受这种结果,因为它们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社会。我不能盲目乐观一叶障目,因此在接受这种黑暗面存在的前提下,我倾向稍微多了解一些正能量的事或选择多看到一些事物的正面性。栗子可以举很多,比如这几年和一些NGO团体走得还挺近。大多数NGO的存在是因为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的存在。当为这些问题唉声叹气时,看到一群有着共同愿望、为改善问题效力、付出辛劳的人们,就会觉得希望就在前方,事情会发生转机。曾经对中国的女权运动而忧心忡忡,但看到许多人支持着女权事业,便觉得即使前路艰险,但一定会越变越好。

而喜剧,尤其是基于真实故事的喜剧同样有这样的力量。《我家买了动物园》是一部听名字就充满喜剧元素,一定能看得十分愉快的电影。应该有许多孩子小时候幻想过自己的家是个动物园或魔法乐园,而对小孩来说(甚至于成人),幻想成真就是最大的快乐。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特别想让其发生的事情,在一觉醒来后竟然真的发生了。那是一种莫大的奇妙的体验,一种极致喜悦的体验。而这个故事就能带来这种幻想成真的满足感,虽然只是我们的幻想在剧中人物身上成真了而已。除了家里有个动物园这件听起来就很酷、很神奇的事情以外,剧中还有几个“睡一觉烦恼就没有了”的例子。比如爸爸本杰明和儿子迪伦由于长时间的误解而爆发大争吵后的第二天,他俩就看似非常神奇地和好了。我不太明白这是怎么发生的,虽然这是电影中常有的桥段。再比如迪伦由于伤了莉莉的心而不被对方理睬很多天后,因为动物园的成功开张,迪伦竟然鼓起了勇气向莉莉表了白,两人不仅和好,大概还从朋友升级为了恋人。

我很小就隐隐感到自己想做的事是不受大人们的肯定和支持的。我乖乖地听从了他们的指示到小学毕业,然后发现我迷失掉了自己,这是一件比惹恼大人们更可怕的事情。所以我逐渐意识到,即使不能令他们满足,我也只能顺从自己的本心,做自己真正想做之事。一方面这让我感到快乐、自豪和充实,另一方面,对爸妈、长辈怀有的内疚也一直折磨着我。我也憧憬着某一天我们能爆发式地吵一架,令他们看清我的决意,期盼着第n天我们因为互相理解而和好。然而,这件事似乎遥遥无期。但,天性和喜剧告诉我,希望总是要有的,那一天终会到来,只是可能会迟到。

这就是喜剧于我的意义。你呢?更喜欢看喜剧还是悲剧?又是为什么呢?欢迎留言告诉我~

搁笔

 

“喜剧的意义——《我家买了动物园》观后感”的8个回复

  1. 哈哈,我觉得我的童年是在我意识到”死亡”的那一刻结束的,这种意识是突然发现自己也是”有限”的生命,害怕”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那种感觉,在此前虽然也知道生命有限,人会死,但都没有跟自己联系起来。

    1. 我小时候也想过死亡是怎么发生的。我想,如果人一直有求生的意识,一直想着“我要活下去”那就不会死。这和我潜意识想着“一直想着看喜剧时那种快乐和希望的感觉,痛苦就会过去”很相像。后来觉得死亡确实和求生意识有关,大概这就是为什么救伤重之人会希望那人不要睡过去。可后来也意识到,有很多事会消磨掉这种求生意识,或为医疗之痛苦、或为对人生的满足,等等。死亡又是一个可以写文章的话题,哈哈~

    1. 可能开头和中间情节都一样,但结局的不一样造就了喜剧和悲剧。也可能我有些一厢情愿地相信因果论。好人有好报。所以当看到好人的结果是悲惨时会有些接受不了。而一场虚惊则加固了因果论在我心中的地位,且让人松一口气。

  2. 我的童年是随着儿时玩伴的离开而结束的。那年我初二,我最好的朋友离开了我们在读的学校,去了其他市县就读。他的离开让我原有的世界崩塌了,我失去了周末一同去补习的伙伴,变得异常讨厌补习与周末。面对熟悉又陌生的补习班,我只想着逃离。但为了不让家长担心,我又只能逼迫自己去面对。
    从那之后,我开始慢慢体会到了人生的不容易。我很少有真正发自内心的笑过,生活于我就像是打怪升级,打不倒我的只能让我更坚强,悲剧于我大抵也是这个意义吧。

    1. What does not kill you makes you more resilient. 把坚强变成有韧性吧。童年能够延续到初二,也是很幸福了。初二时的我也经历过一次世界观的大改变,那是读了《苏菲的世界》之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