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了解的日本…吗?

前奏:最近加入了一个写作陪伴小组,要求每天写300字+的文字坚持一个月,哪天不写就要在群里发红包。迫于红包的压力,本宝打算未来30天笔耕不缀LOL

早上收到一位朋友发来的朋友圈截图,是止庵在《旅行在我无法了解的日本》里引用《千里走日本》结尾的一段对话:

“老爹问我住在哪儿。我回说东京。

“‘东京不能代表日本,’他说,‘住在东京,无法了解日本。’

“‘没错,’我同意,‘所以,我想花点时间,好好看看其他地方。’

“‘光看还是无法了解日本。’老爹说。

“‘不,不光是看,不是像观光客从巴士窗口看那样。我要走过全日本。’

“‘就算你走过全日本,还是无法了解日本。’老爹又说。

“‘不光是走过全日本,还要和各式各样的人交谈。’

“‘就算你和各种人谈过话,还是无法了解日本。’老爹坚持。

“‘那请问你,我该怎么做才能了解日本?’我问他。

“这问题似乎出乎他的意料,他有点受伤,有点生气的样子。

“‘你无法了解日本。’他说。”

我没读过《千里走日本》,只是通过文章了解书的作者英国旅行作家艾伦布思在1977年花了128天徒步从北海道最北端的宗谷岬一直走到九州最南端的佐多岬。止庵认为这段对话“乃是关于日本最恰切的议论”。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止俺,不了解他的背景。所以仅仅从文字表达的意思出发,我稍稍思考了一会儿,结合自己在日本生活的近五年时光(九州大分四年+东京附近近一年),这么回复他:

“不知道这是不是在说日本文化、民族特性的复杂性?又或许在说日本人固有的本音和建前之分?我的感觉是,只要日本人把你当作外国人来看待,你所感受到的很多时候就会和日本人所感受到的不一样。这种民族意识也有减淡的趋势,但恐怕是无法做到像移民国家那样open、接纳的。另一方面,外国人在日本有一种特殊的自由感,因为不受日本文化(平均主义)所限,你是外国人日本人也不太会因你不太一样而对你指指点点。”

再对这段话稍稍做点补充。对于“无法了解的日本”可以有几个解读。一是对于外国人来说,日本难以了解。二是甚至日本人自己都难以了解日本。目前我只能从第一个层面来解题。对于第一个层面,仍然可以有不同的解读。第一,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容易了解的。比如,咱们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深厚,多样性丰富,别说外国人了,连中国人自己要了解中国都困难。第二,日本可能是特殊的。和其他国家比起来,它更难去了解。我想,艾伦和止俺应该都是指第二种解读。所以我就顺着这种思路去想为什么。因此得出上面那段话的几个结论。

一,日本文化、民族特性的复杂性。日本最初的两种人——绳文和弥生人分别从亚洲不同地方来到日本,分别发展出自己的文化,后来又混合起来(以弥生人为主)。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古代日本又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二战后,日本又拼命引入西方文化。这种和洋中乱炖的大杂烩有时会让待在日本的外国人哭笑不得。但有时又佩服其保存自己文化的能力。另外日本国土十分狭长,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社会氛围可以相差很多。至于民族特性,我可能更偏向人性这点。看日本个人,会觉得他们其实相对单纯,但当他们合并起来显示出的民族性格时就会感受一种复杂性。很多颇具深意的文艺作品出自日本。大概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有过看完某部日本剖析人性的片子后背脊直发凉的感觉。海鱼看的日本文艺作品不多,但对其对人性的复杂性的剖析印象深刻。《罗生门》、《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可算两个例子。

二,本音和建前之分。本音就是内心的真实想法,建前是日本式的客套或说礼仪。日本人的礼貌和日本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应该有名的。记得以前上过的一门讲异文化的课上就学到过中日韩三国中日本人之间的距离感是最远的。这种距离感很有可能会因为你是外国人而更进一步加大。因此即使通过与当地人聊天的方式,也未必能获得很多发自真心的信息,从而加大了解日本的难度。

三,日本社会的排他性。这一点也是老生常谈。岛国脾性,讲究平均主义和团队主义。一方面,这种团结一度使日本强大;另一方面,这种排他性又限制了他们的视野,从而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即使在日本生活了很多年的外国人,大概也不太容易完全被社会接纳。这种一定程度的孤立,正如我前面所说,也成就了外国人在日本可以感受到的一定程度的自由感。

以上当然只是从大范围上说,海鱼也遇到过很多热情、真心待人的日本人。总的来说,日本是个极端化的矛盾体。在这里可以找到极致的纯洁,也可以看到各种色情服务盛行。可以看到人性的至善,也可以看到人性的变态。对“矛盾体”这个点的诠释大概可从《菊与刀》窥见一斑(虽然海鱼还没看过这本书)。

这些都是海鱼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得出的观点。有任何不赞同或者其他观点欢迎交流!

P.S.海鱼要抽空看看《菊与刀》和《千里走日本》这两本书!

搁笔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