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国内自然教育大背景

前话:什么是可持续(sustainability)?当我们不断地去讨论、去定义可持续的时候,蓦然回首,可持续最原始的概念难道不是可以一直继续下去吗?当我开始抛弃自己的爱好,像苦行僧一样坐在书桌前或一筹莫展,或艰难地一字一句,或百无聊赖地开始刷手机时,不正意味着这件事已经不是可持续的了吗?那我是不是应该换一个姿势让研究可持续这件事本身也变得更加可持续呢?

同样,很多看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助于环境改善的做法或因让人感到痛苦,或因没有外在的氛围而不可持续。曾经在石城自然学校住了两个礼拜,又作为志愿者参与高黎贡夏令营的我,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快乐且容易地做一些对环境更友好的行为,但脱离那样的环境后,又很难再继续做这样的事。在一些采访中我也了解到一些本身有心做环境友好行为的人因为周围人的不认可或者不在意而没有尝试,而自从来到自然学校后终于可以“真正做自己”了。当然,这些背后都是可以有社会心理学理论解释的。

当写论文这件事变得不再让我乐在其中的时候,我决定换一个方式让自己更易于接受,也促进我的思考,也期待能得到读者的启示。

来,我们聊聊国内的自然教育和它赋予人们的改变价值(transformative value)。

这大概会是一个系列性文章,虽然按我的尿性,不一定能够写完……
虽然是一个基于学术论文的发想,但不会像学术论文一样难读,因为我也写不出来难懂的文字……

这个系列根据我目前的架构是这样的:

1. 漫谈国内自然教育大背景
2. 什么是改变价值?
3. 自然教育能赋予人们哪些改变价值呢?——基于一个case study的详细探讨

漫谈国内自然教育大背景

 

我为写这个而深深苦恼。理由有三:一是我并不是自然教育从业者,所有的信息均来自于目能所及的文献报告、新闻和采访等,对于这个行业的一手资料掌握得并不多;二是所能参考的文献报告,即使是能找到看似比较权威的行业报告,却也有很多bug,并不能提供真实的行业情况;三是行业发展速度太快,五六年前的蓝海已然成为红海,2016年的行业数据早已不能说明18年的情况。但,为了系列文章的完整性,我仍然尝试写一下背景,以及,自然教育思想的来源。

国内自然教育来源我以为大致有这么几样:一是自然之友专题类别的会员小组(植物、观鸟、爬山等)的建立,并翻译了《林间最后的小孩》,开始反思自然缺失症;二是07年全国大学生绿色营转型,引入台湾荒野协会自然讲解培训;三是08年香港情意自然教育的引入;后来慢慢日本的自然学校和自然体验活动理念也引入国内,还有美国的sharing nature和自然游戏……(蚂蚁,2017)大致可以梳理这么几条线:一是有宗教因素的包括冥想活动等来自泰国、印度等的流派,二是起源于关注孩子在自然中能得到更好教育的思想,如森林幼儿园、华德福学校、日本的野外教育等,三是起源于西方的nature study、自然保护教育包括博物学、户外教育的环境教育。后者经历了由主要针对自然保护到处理环境污染的一个转变。因为当时一个重要社会背景是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使得西方社会开始反思,标志性事件在美国有《沉默的春天》的出版,日本有四大公害事件引起举国震撼(日本环境教育论坛,2008)。这也直接促进了第一个国际性的环境教育会议的开展以及宣言,即《第比利斯宣言》(1977)。该宣言中,环境教育被定义为:

“环境教育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提高人们关于环境及其相关挑战的意识,传播相关知识,并培育和学习必要的技能和专长来应对并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和挑战,在此过程中培养态度、动机,进而做出负责任的承诺并愿意采取积极的行动”。

同时期,中国也随着世界潮流开始出现环境教育。一方面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也开始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使得政府开始出现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的政策方针,另一方面就是国际社会对环境教育的关注起到的推动作用。而一些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学校中开展关于环境知识的学习。90年代开始民间组织开始慢慢发芽。1994年,中国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成立。96年,第一届大学生绿色营赴云南保护滇金丝猴。此后,每年都会组织的全国和地方性绿色营为培养生态保护方面的人才贡献了不少力量。07年,大学生绿色营开始转型,从注重调研到注重自然讲解,也就是说开始关注向公众输出,可以算得上是对自然教育的一种探索。

根据2016自然教育行业报告,2010年后自然教育机构开始呈现井喷式增长。大多数机构的服务对象为小学生或亲子家庭。这些机构中有以自然教育为主要目标的自然中心或自然学校,有做生态保护的机构开辟出一部分做自然教育,有旅游或户外机构做生态旅行、渗透自然教育理念的户外教育,等等。有更注重科普、博物、传递知识的,也有更注重传递理念、培养与自然的情感的,也有更加关注孩子身心发展、进行全人教育的。

国内的自然教育无论是理念的引入,还是率先开始实践,民间机构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曾经更注重学校知识性环境教育的政府近几年也开始关注自然教育,开展了“生态学校”和“自然学校”等项目。但目前,民间力量仍然是自然教育的主力,而政府则更像是一个学习者的角色。

最后,梳理一下自然教育的定义。2016年自然教育报告给出了一个定义是:

“自然教育是利用自然体验的方法,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联系,以期促进人们健康成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教育行为。”

从这个定义出发,自然教育其实与环境教育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可以算是环境教育的一部分。但同时它注重人的发展,具有全人教育的特点。全人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培养既用情感的方式思考又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育,和现在主流的注重结果和认知、忽略情感和素质培养的功利性教育大相径庭。

至此,就是大致的我国自然教育的背景了。这是在我个人有限的能力和network下整合的信息,其中也或多或少参杂了个人的观点,但尽力做到有据可考。欢迎业内人士发表看法、批评指正~

“漫谈国内自然教育大背景”的4个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