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新年之际——关于逆向文化冲击及其他

_新年

又好久没有更博了,本来想拿一篇9月份还在日本时写的文充数的,但回去读了一下那篇的文字,觉得可读性不太强(有点过于理性了),遂放弃这个想法。

哦对,那篇的标题叫做《对组织、整理、人生的一点思考》,来自于搬家整reng理diao东西时带来的感触,觉得平时对于物品、信息、资源的整理太重要了,否则在搬家或者电脑需要重装这种时刻,很多平时没有整理的资源都不得不扔掉,实在可惜、痛心。整理是认真对待生活的一种表现。认真对待生活的其他表现还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自己保持一种正向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对于整个人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 —— · —— · —— · —— · —— ·

近日也会想想博文要写什么。自己有个好的idea是写reverse cultural shock(逆向文化冲击)。文化冲击,大家都知道,讲的是一个人去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所受到的冲击,从而不得不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而当一个已经适应了新环境的人再回到原有环境时,可能会受到逆向文化冲击。

回到国内受到最大的一个逆向文化冲击就是网购频率的明显增加,与之相对的就是逛实体店的频率减少。这一方面是日本的实体店的逛店体验真的非常好,即使不想买东西,window shopping也是放松的好途径。不会有导购跟着你向你解释这推荐那,如果有问题问店员,店员也都很耐心随和。而国内——我在最初来海口添置家具的大采购中就见识到了——导购可以把人搞得晕头转向,不过现在我已经get到婉拒导购的方法了。另外,在日本基本上可以在实体店买到想买的用品。药妆店、家具店和超市是我之前最常去购物的地方,而回到国内的我还是非常想念日本的药妆店的。毕竟可以买到又便宜、又不用那么担心质量的东西(真的日本很多化妆品又便宜又好用,而国内动辄几百上千的化妆品;日本年轻女孩一般不会买很贵的化妆品,而国内却有种崇尚高端化妆品的风气。这点上来说日本女孩倒是更实在一些)。

另一方面,和实体店相比,国内的电商平台确实比日本发达很多。在日本,好像也就亚马逊、乐天、雅虎等几个较大的电商,而国内,既有各领域通吃的大怪兽,又有细分专做某领域的小精致。在某宝上,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商品/服务几乎都能找到。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更喜欢去实体店消费,因为这种消费体验过程中的“体验”部分本应该就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我也会因为快递产生的垃圾而感到有些内疚。

另一个重要的逆向文化冲击就是烟火气,即生活气息。不管是初来还是久住日本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安静的国家。大部分的街道上、电车中等公共场域都不会有人大声讲话,更要命的是人们似乎还都跟约好了似的遵守着一套无形的社会规范。在日本的电车里,如果看到有人在车厢内来回踱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所有人(除了晚上10点以后喝醉酒的上班族)都中规中矩、安安静静地或站或坐地待在自己的位置里。而在国内,这样的禁锢就少多啦。道路上总是闹腾腾的,公共场所中人们也不会过分care别人的看法,这样就使得在国内我总是能感受到很多的烟火气。这种烟火气体现在边走边吃的自由里,体现在大学附近的小吃街上,体现在告诉你不要太依赖app而应该多问司机的公交司机身上,也体现在熙熙攘攘、电瓶车如梭的人/车流里。曾有一位印尼(大概是,我不记得她的国籍了)同学在中国访问了一周后,跟我说相比日本,她更喜欢中国,因为在中国她觉得更自由。这个自由不是政治意义上的自由,而是在社会规范上的自由。我很能理解她。

· —— · —— · —— · —— · —— ·

其实当时从决定回国到回国只有一周的时间而已,非常匆忙,也没有来得及和朋友们、和这个国家好好道个别。但其实,我觉得这是自然而为之。因为我和日本还有日本的朋友们并没有因此断了关系,相反,我觉得以后还会有很多我回来的机会。而且,在今年六月,我又回过别府,见了许多人,虽然那时并不知道,也并没有任何告别的意思,但确是一场提前的告别呢。毕竟告别何需仪式。朋友相见,一期一会,遇见即是最好的安排。

· —— · —— · —— · —— · —— ·

光阴如白驹过隙。记得一年前的元旦我在家里整理过去一年拍的照片,两年前的新年我给自己定了新年计划还列了书单,三年前的新年……记忆已经有点模糊了,似乎是认识日莲佛教寺的牧阿姨的开始。而一年后的新年我一定也会想起这篇博文,也会记得这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个新年,也是我加入智渔后的第一个新年,是认识了很多新朋友、道别了很多老朋友的第一个新年,也是一场新的酝酿开始的一个节点。

生活的酝酿已经开始了,似乎闻到那股淡淡的酒香了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