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迷思

大家好,我是俞双颖,快满26周岁了,按家乡的说法,已经27岁了。

最近买了条连衣裙,当时的想法就是想买条在家就可以随意套上又可以外出穿的裙子,最好是T恤裙,套上这样一件onepiece就不用考虑上身和下身分别要穿啥了……但是在某宝上搜了半天没找到合适的,忽然一件让我眼前一亮的自然系的裙子,却发现适合年龄是20-24岁。但我还是毅然买了,想着:不必被这些标签束缚住嘛。

最近看脱口秀大会(为数不多的娱乐之一),发现很多和我年龄差不了多少的青年们,他们在台上台下讲述着自己亲历的故事和思考,也看到很多真实的来自生活的挣扎和丧气。能打动人的段子都有一个特性,就是接地气,或自嘲,或表演,或用逻辑带你进入思考……

我觉得自己之前(尤其是读书时期)有个特点,总是喜欢展示生活中多彩美好的一面,也有些一叶障目,不愿去听到或承认听到那些或远或近的“哭声”。说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好,维护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海市蜃楼也好,刻意和这个世界保持一定距离,将自己凌于所见现象之上。似乎这样做可以减少认知层面的痛苦。

但随着和社会接触的逐渐增加,我慢慢被挤入这个硕大的世界棉被中,不太激烈,但确实能感到更多真切和急促的呼吸,包括我自己的。

最近和自己的一个上司兼客户聊天,他说他观察到XX地方的人像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笑了。因为我感觉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甚至包括我自己,难道没有一丝不想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吗?我觉得我曾经就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中,直到后来出现了这个词,我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周围那些让我感到不太舒服的人可能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啊。

最近另一个上级兼同事悄咪咪地说XX公司的平均工资是XX(某个五位数)的时候,我内心其实并没有太大波澜。其实去年国庆回家的时候我是有些被惊到的,被我周围一些人的工资水平,是我之前都没怎么想过的收入——并不是年入百万的那种,但因为和我关系很近,所以仍然很震惊。而他们做到的也只是在一个新一线城市(是他们自己的家乡)有着稳定且温馨的普通生活而已。我周围的很多人其实都过上了这样的生活,在这个新一线城市有着稳定且收入可观的工作,不愁车房。

说内心完全不羡慕这样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我的两个好朋友都于近一年做出了勇敢的选择——离开那个新一线城市去帝都闯一闯。一个裸辞后自费参加了某项职业培训,然后通过这项技能加持在北京找到了自己希望从事的工作。另一个离开了家乡的政府机构,跑去一个研究所做起了研究。

看到她们,我会觉得生活中不尽然是一些追求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好生活的人,还是有一些爱折腾的人的,她们就像是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我有时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焦虑,焦虑于自己没有什么职业特长,更要命的是,好像没什么特别热爱做的事。

并不是一直没什么特别热爱做的事,但似乎一直也都是三分钟热度。小时候是有过喜欢的学科的,但也不至于热爱到可以全情投入其中并且废寝忘食的地步。但对于我来说,那份纯粹的喜爱仍然是十分珍贵的。虽然我现在其实不怎么接触那门学科了,但仍然记得那种任督二脉似乎被打通,看到这个学科背后一些框架时的喜悦。

最近有点喜欢脱口秀大会的一个女演员杨笠,她也曾在毕业后三年内迷茫,直到发现了脱口秀。看过前一季的她,感觉这季的她状态越来越好了,希望她能继续保持。

脱口秀是一个很看表演者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阶段以及其心智状态的才艺。心态不对,或者当下状态不对,可能就会全盘皆输——有点玄学的味道。

正因为如此,看脱口秀特别能感受到这个演员当下的生活状态,很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也正因为此,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揭开一些被自己下意识隐藏的情绪或者事实。

有时会猛然醒悟,自己已经二十六岁了,总是觉得时间已经不早了,反而会有些束手束脚。是的,和那些二十岁左右的小鲜肉比,确实年纪不小了。再扎心一些,毛不易竟然是和我是同一天生的。但另一方面,自己走的这条路是前人还没有走过的,其实谁也不知道前路会是怎样的。是荆棘丛生(并不希望)还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亦或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大学时期的导师曾给我们画过一个图(类似下图),人生早期的一些选择决定了起始的角度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条线之间的距离慢慢拉大,开始时还能通过一些方法缩短距离,但越到人生后期,直线之间的距离就越大,越难逾越。

说自己没有担忧过自己在人生早期(现在还算早期)做的选择是不是错的是假的,哪怕此时此刻,我仍在害怕。但另一方面,我又抱着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觉得只要自己摆好心态、并且努力,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你看到这可能又要笑了,笑我是不是被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传染了,哪来那么多担心。

这么一说也对,只要父母安好,不因我的选择而困扰和担忧,那于我其实也就无所谓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