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觉醒》这本书足足看了两个月。这确实是我很久以来第一次看大部头的书了。上下两册加起来700页50万字,幸而是小说,否则看起来估计确实会够呛。
自诩为女权主义者,但却是我第一次读女权著作。我很开心自己对于女权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轻飘飘的感觉和口号,而是开始去了解它的社会性成因和历史发展。 继续阅读“向前看,也向后看——聊一部女性生活史《女性的觉醒》”
我是一条奔向葱林幽谷的鱼。
《女性的觉醒》这本书足足看了两个月。这确实是我很久以来第一次看大部头的书了。上下两册加起来700页50万字,幸而是小说,否则看起来估计确实会够呛。
自诩为女权主义者,但却是我第一次读女权著作。我很开心自己对于女权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轻飘飘的感觉和口号,而是开始去了解它的社会性成因和历史发展。 继续阅读“向前看,也向后看——聊一部女性生活史《女性的觉醒》”
周五晚打开一部《十二公民》电影(此处感谢B站提供无广告版本,一开始点开某奇异竟有长达200秒的广告内心真是崩溃)。1个小时40分钟,集中在一个场景——一个类似学校大仓库的地方,虽然整体觉得表演偏戏剧性(有人说是话剧风格),现实中这些人应该不会这么说话(都是老戏骨,很有表现张力),但涉及的主题与你我每个公民都相关,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好电影。(——涉及剧透,谨慎阅读) 继续阅读“十二种声音都应该被听见——观《十二公民》”
~这是“海鱼之家”2020年的第6篇博客~
年前看了陈涛博士写的《产业转型的社会逻辑——大公圩河蟹产业发展的社会学阐释》,觉得不错。趁着疫情的假期,我写了一份摘要,有将近10000字。因为主要目的是希望别人能看到此书的精华部分,以及自己做一个整体的梳理,所以有点显啰嗦。而这篇则是通篇梳理之后自己的思考和感想。 继续阅读“大公圩生态养殖实践给我的启示”
最近看了不少好电影,就想着写一些简短影评。写完三篇简短影评,发现一个共通词汇——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真是无处不在啊!有多少故事都与它有关!毕竟形成刻板印象是我们的天性,也是“偷懒”的好办法。但是,一些过于顽固的刻板印象可是会阻碍了我们的进步!
继续阅读“无处不在的刻板印象——盘点最近看的好电影”
这篇文章为《一根萝卜的革命——用有机农业改变世界》的精华摘录。 继续阅读“学习藤田和芳的社会企业家精神”
又读完了一本书,虽然离读完上一本书已过去好久……上次读的《解忧杂货店》还没有写读后感,差点写读后感这事就坚持不下去了,可觉得信息还是需要经过整理和消化,要是忘了也算是一种对内容的提示。
看过他人做的读书知识网络,觉得是个很好的解构书的方法,可惜自己实在不擅长这种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到现在也没看完……所以只能按照自己原来的习性来写读后感。
看了一部电影,想花20分钟简短写一下观后感。
法国电影,英语影片名称《I am not an easy man》,中文《男人要自爱》,讲述了一个性别角色与当今男权社会颠倒的社会。是的,女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赚钱养家,男性美容美甲、做家务、愉悦女性。“独立鱼电影”推过这部电影,具体情节便不赘述。 继续阅读“我不是一个容易搞定的男人…”
本文的手稿,字扭得像蚯蚓
每周一次的实习让我徒增两个多小时呆在电车上的时间,于是就用这些时间看了两本小说。说实话,好久没看小说了,和聱牙佶屈的学术论文相比,阅读小说不得不说是一种享受和放松。
第一本书是毛姆的《面纱》。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上世纪20年代的香港(及霍乱肆虐的某内陆地区和伦敦)。情节便不在此赘述。 继续阅读“揭——毛姆《面纱》读后感(本以为会写得很短的)”
接着昨天的话题,操作得当的话,独居可以增加独处的时间和质量,同时围绕自我可以会引发两个方面的效果。一个是引发关于自我的幻想。俗称“白日梦”。幻想自己是个意志坚定的英雄、是个淡泊如水的智者、亦或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不管是哪一种幻想,都可以一定程度满足我们的某种欲望或者虚荣心。当然任何有理智的人其实都知道,那些只不过是幻想。另一个方向的效果就是引发自己审视、自我反思、发现所谓“内在的自我”。自我审视或可帮助发掘一个未曾发现的自己。但审视过度其实和自我幻想就没太大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