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比较固定的模板来记录生活和思考,让生活留下痕迹。
O:印象深刻的事情和人?
上周四中午去珠江公园冥想。本来只是打算去公园走走,后来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发现公园环境宜人、移步换景,又偶然地看到诺言社区里的一个冥想训练营,便一时兴起在瀑布旁边打坐、冥想,一共持续了大约40-50分钟。 继续阅读“20220411周记:认清自己,行动会自然产生”
我是一条奔向葱林幽谷的鱼。
想用比较固定的模板来记录生活和思考,让生活留下痕迹。
上周四中午去珠江公园冥想。本来只是打算去公园走走,后来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发现公园环境宜人、移步换景,又偶然地看到诺言社区里的一个冥想训练营,便一时兴起在瀑布旁边打坐、冥想,一共持续了大约40-50分钟。 继续阅读“20220411周记:认清自己,行动会自然产生”
我再一次开始思考,我是否真的不惧怕死亡。
我向往物质和精神都从容的生活,而这显然也是我父母对我的期待,但他们对于生活稳定,物质充足的期待反倒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我的枷锁,因为我知道有一些东西比个人的生活稳定和物质充裕更加的重要(当然也并不矛盾),至少在我的价值观排序是更加重要的,但在他们的价值观排序中未必如此。比如我无法忽视过去200年来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作的反抗,也无法忽视环境的急速退化。还有所谓的公平正义。而我也明白,维护这些东西,有些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倒不是说我重视这些价值,我也会付出生命代价,但说不定有一些时刻,确实会面临一些选择和风险。 继续阅读“春分日:最近一些想法的记录和总结”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7岁的元宵节,我突然明白了贺知章彼时的心境。纵然我还没有鬓毛衰。 继续阅读“元宵佳节的淡淡乡愁”
这篇是手写的博文:
20年前,一个梳着两个小辫的小屁孩喜欢踩在路边高起的花坛边,或者有间隔距离的石块上走路。
20年后,这个大屁孩梳着一个马尾仍然在石子路上的石块上来回踱步。
说踱步可能不太恰当,因为蹦蹦跳跳轻轻盈盈的(可能也只是在这个屁孩心里是蹦蹦跳跳轻轻盈盈的)。 继续阅读“写于浔峰山顶”
想写这篇东西很久了,但一直都没有动笔,虽然想写却似乎又缺乏一些动力。甚至这次也是我刷了好久SNS后才开始动笔。可能是想写的东西有点多,或者有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原本想写的内容包括:
得知这个噩耗真的很突然,上一秒我还在看一篇描述奇葩裁判文书的知乎文并咯咯地笑,下一秒就看到学妹在微信上告诉我这个噩耗,从震惊、确认信息源到逐渐接受事实、泪如雨下。 继续阅读“纪念高桥爷爷”
《女性的觉醒》这本书足足看了两个月。这确实是我很久以来第一次看大部头的书了。上下两册加起来700页50万字,幸而是小说,否则看起来估计确实会够呛。
自诩为女权主义者,但却是我第一次读女权著作。我很开心自己对于女权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轻飘飘的感觉和口号,而是开始去了解它的社会性成因和历史发展。 继续阅读“向前看,也向后看——聊一部女性生活史《女性的觉醒》”
本文约5000字,阅读时间随你喜好;p 本来文章是配图的,但从WP上传图片总提示我HTTP错误,所以只能先以纯文字的方式和大家见面。
这场旅行是我2021年最期待的事情之一 自从工作以来,有两年多没能如此彻底地进行一场旅行了 其实这场旅行安排得很匆忙 我和璐璐正儿八经开始讨论要去哪儿时已经4月初了 满打满算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我们又花了一点时间讨论要去哪里,直到确定走青甘大环线后, 才匆匆开了石墨文档,开始往里加塞各种攻略
译者按:
这是一篇Chicken Soup(《心灵鸡汤》)里的文章,原文是英文的,是我高三毕业前夕空闲时翻译的,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我也面临即将离开家去异国读书的境地,看到这篇文章觉得有些相通的情绪吧。翻译文字略显稚嫩,但读来也很朴实自然。
继续阅读“当艾莉离开家(译文作品)”